什么是涡流泵,涡流泵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
什么是涡流泵
涡流泵是叶片式泵的一种。主要由叶轮和具有环形通道的泵壳组成。叶轮是一个圆盘,圆周上的叶片呈放射状均匀排列,有开式和闭式两种。泵体和叶轮间形成环形流道,吸入口与排出口均在叶轮的外圆周处,有隔板隔离。当叶轮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内液体的速度大于流道内液体的速度,故形成;环形涡流又由于液体跟着叶轮前进,这两种运动的合成就使液体产生与叶轮转向相同的;纵向旋涡,因而得名:《涡流泵》。由于液体质点多次从泵流道进入叶轮叶片间,液体质点每经过一次叶片,就获得一次能量。所以相同叶轮外径情况下,旋涡泵比离心泵扬程高,而且液体在泵内搅拌混合程度也比离心泵大许多倍。
涡流泵工作原理
涡流泵的工作原理是靠旋转叶轮对液体的作用力,在液体运动方向上给液体以冲量来传递动能以实现输送液体的泵,其比转数n8一般低于40。可分为单级旋涡泵、离心旋涡泵、不锈钢旋涡泵、其他旋涡泵。
旋涡泵的叶轮为一等厚圆盘,在它外缘的两侧有很多径向小叶片。在与叶片相应部位的泵壳上有一等截面的环形流道,整个流道被一个隔舌分成为吸、排两方,分别与泵的吸、排管路相联。
旋涡泵泵内液体随叶轮一起回转时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向外甩入泵壳中的环形流道,并在流道形状的限制下被迫回流,重新自叶片根部进入后面的另一叶道。因此,液体在叶片与环形流道之间的运动迹线,对静止的泵壳来说是一种前进的螺旋线;而对于转动的叶轮来说则是一种后退的螺旋线。泵内液体能连续多次进入叶片之间获取能量,直到最后从排出口排出。
简单的讲,旋涡泵的主要工作机构包括叶轮(外缘上带有径向叶片的圆盘)、泵体及由泵盖、泵体和叶轮组成的环形流道。当叶轮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内液体的圆周速度大于流道内液体的圆周速度,故而形成“环形流动”。又由于自吸入口至排出口液体跟着叶轮前进,这两种运动的合成结果,就使液体产生与叶轮转向相同的“纵向旋涡”。因而得到旋涡泵之名。
涡流泵的优缺点
涡流泵和其它类型泵相比有以下优点:
1、旋涡泵是一种结构非常简单的高扬程泵,与同样尺寸、转数相同的离心泵相比,其扬程高2-4倍。与相同扬程的容积泵相比,其尺寸要小、结构也简单。旋涡泵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在船舶装置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2、具有自吸能力或借助于简单装置来实现自吸。
3、具有陡降的扬程特性曲线,因此,对系统中的压力波动不敏感。
4、某些旋涡泵可实现汽液混输。这对于抽送含有气体的易挥发的液体和汽化压力很高的高温液体具有重要意义。
5、旋涡泵结构简单、铸造和加工工艺都容易实现,某些旋涡泵零件还可以使用非金属材料,如塑料、尼龙模压叶轮等。
涡流泵的缺点:
1、效率较低,最高不超过50%,大多数旋涡泵的效率在20%-40%,因此妨碍了它向大功率方向发展。
2、旋涡泵的汽蚀性能较差。
3、旋涡泵不能用来抽送粘性较大的介质。因随着液体粘性的增加,泵的扬程和效率会急剧降低,介质的粘度限制在114厘沲(15°E)之内。
4、旋涡泵叶轮和泵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的要求较严,一般径向间隙为0.15~0.3mm,单侧轴向间隙为0.07~0.15mm,给加工和装配工艺带来一定的困难。
5、抽送的介质只限于纯净的液体。当液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时,就会因磨损引起轴向和径向的间隙增大而降低泵的性能或导致旋涡泵不能工作。
旋涡泵的用途
1、旋涡泵适用于所有符合压力和流量的蒸汽锅炉。
2、旋涡泵供输送不含颗粒的清水及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液体之用,适用于锅炉冷凝水的回收利用,高层建筑供水,也适用于高楼大厦在建养护(因从低至高一次性安装到位,无需中途换泵)。
3、用作移动式和固定式的消防泵、船舶的供水泵以及用于增压和抽送补给水等。
4、化工联合企业中用来抽送小流量、高扬程的酸类、碱类和其它带有腐蚀性及易挥发的化学液体;
5、加油车、油罐车和固定分配装置用来抽送汽油、煤油、酒精等挥发性的液体;
注意:若在易燃易爆场合使用,请选配防爆电机。
涡流泵的使用规程
1、起动前应看其轴承内是否有钙基黄油,若存放期较长,应打开轴承端盖检查一下,看其是否变质,如发现质变,应重新换油后方可起动。
2、起动前先用手转动泵的连轴器看其是否转动轻松,均匀。然后检查电机转向与泵的转向是否相符。
3、打开吸入管路中的阀门,向泵内注水(注水前应注意关闭管路上的各种仪表)。
4、起动电机,同时将出口管路上的阀门打开然后则可打开仪表,将测量仪表调整到所需要的性能。
5、停车时,先关闭各种仪表停电机,同时迅速关闭出口管路中的阀门以及吸入管路中的阀门,以免出现倒灌。
6、短时间停车,如环境温度低于液体凝固点,要放空液体。长期停车,应将泵拆卸、清洗、涂油、重装后妥善保管。
特别注意:
1、旋涡泵运转中,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
2、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进行检查。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