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激光对射,激光对射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激光对射
激光对射属于主动式入侵探测器,其由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两部分组成,激光发射机由稳压电源、调制电路、激光发射模组、激光角度调整装置、外部护罩(外壳)组成;激光接收机由稳压电源、光敏接收器、光电信号处理器、窄带滤波透镜、以及外部护罩组成。
组成激光对射的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分开安装在两个护罩内,面对面成对安装使用;在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之间利用经过调制后的一条或者多条激光光束形成一个可靠的防护面,当激光接收机可靠接收到激光发射机发出的调制信号时,激光接收机判定激光入侵探测器工作正常,就会维持当前的输出信号不变;当激光接收机接收不到激光发射机的调制信号时(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之间有物体阻断激光射线或者激光发射机出现故障),激光接收机就会判定激光入侵探测器工作不正常,激光接收机就会输出变化的报警信号给后端相连接的报警控制器或者相关联动设备。
激光对射的组成
激光对射是对射式激光入侵探测器的简称。激光对射探测器由收、发两部分组成。激光发射机主要由激光器、激光器调整机构、稳压恒流驱动电路、调制及智能控制电路组成;激光接收机主要由激光接收器、激光信号解调识别电路、智能控制及信号输出电路组成。由激光发射机向安装在几米甚至于几千米远的接收机发射激光线,其射束有单光束、双光束,甚至多光束。
激光对射的工作原理
激光对射工作原理是接收器能收到激光射束为正常状态,而当发生入侵时,激光发射器发出射束被遮挡,即光电管接收不到激光时,接收器即发出报警信号。从而输出相应的报警电信号,并经整形放大后输出开关量报警信号。该报警信号可被报警控制器接收,并去联动执行机构启动其它的报警设备。如声光报警器、模拟电子地图、电视监控系统、照明系统等。
激光对射的应用
激光对射拥有探测距离远,误报率低、抗干扰性强、防范性强、适应性广等优势,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司法/石油石化/铁路/电力/桥梁限高/工厂/学校/社区等各种安全防护的场所。
激光对射的智能光束身份识别技术是什么?
激光对射探测器的智能光束身份识别技术是指----两个光束以上的激光对射探测器,通过技术手段使同一对激光对射探测器的不同光束以不同的编/解码方式进行工作,同一对激光对射探测器在任何探测距离都不会形成光束相互覆盖和干扰,在同一对激光对射探测器的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之间任何位置,都可以实现光束阻断精准识别,确保激光对射探测器不会由于光束相互覆盖而形成漏报。
由于智能光束身份识别技术的激光对射探测器的每一个光束编码都是唯一的,所以不管激光对射探测器的高度有多高,光束数量是多少,探测距离有多远,都绝不会形成光束相互覆盖和干扰,可以实现在探测器之间任何位置阻挡光束,都能被精准识别并产生报警。
普通的激光对射探测器不具备光束身份识别技术,同一个激光对射探测器不同光束发出的信号完全一致,所以在探测距离较远时会造成激光发射机发出的光束到达激光接收机时形成相互覆盖和干扰,激光接收机无法对激光发射机的不同光束信号进行区分识别,在靠近激光发射机一端阻断某一个或几个光束时,激光接收机不能产生报警,从而形成漏报警。在入侵报警系统中,如果探测器会出现漏报,那对于目标防范区域将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一些安全防护级别较高的场所,如果采用普通激光对射探测器作为周界防入侵探测器,就会给用户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大力推广和选用智能光束识别技术的激光对射探测器在监狱、看守所、戒毒所、机场、军事禁区、石油石化等场所的应用迫在眉睫。
维安达斯旗舰版激光对射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监狱、看守所、戒毒所、机场、军事禁区、石油石化、博物馆、水利枢纽、电力、工厂、高端社区等场所,为保障国民生产生活安全保驾护航。
激光对射与红外对射比较
红外对射
激光对射
1、光源类型
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
激光光束遮挡型报警器
2、设备结构
结构复杂,红外光束需要通过几何光学设备聚焦调焦,稳定性差。
结构简单、激光扩散角度小,无需几何光学设备聚焦调焦,稳定性好。
3、光线穿透能力
光线穿透能力较弱。受雨雾天气的影响,容易引起误报。
光线穿透能力强,即使雨雾天气,光束也能正常达到接受端,不会引起误报。
抗干扰性
易受自然光和人造光源的干扰,易引起误报。
由于激光单色性好,不会因受到干扰而引起误报。
4、 功耗
能耗高,每对红外对射工作电流100mA左右,不便于长时间在布防状态下使用。
能耗低,每对激光对射工作电流10mA左右,可以24小时全时段布防使用。
安装便利性
由于功耗高,每付红外对射需要单独走线,成本高,维护复杂。
由于功耗低,所有激光对射只需串联安装,成本低,维护简单。
5、 适应性
环境适应能力差,管理面积小
环境适应能力强,管理面积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