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通迅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防百科 > 正文

安防百科

红外线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红外对射探测器的侦测范围

root012023-02-21安防百科348

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啊?


红外对射全名叫“光束遮断式感应器”(Photoelectric Beam Detector),其基本的构造包括瞄准孔、光束强度指示灯、球面镜片、LED指示灯等。

其侦测原理乃是利用红外线经LED红外光发射二极体,再经光学镜面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由受光器接受。当光线被遮断时就会发出警报。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而且会扩散,投射出去会形成圆锥体光束。红外光不间歇一秒发1000光束,所以是脉动式红外光束。由此这些对射无法传输很远距离(600米内)。


扩展资料:

一、功能特点

1、有线,总线兼容,现场全息实时报告。

2、专用DSP芯片,专利多维容错,真检测报警技术。

3、使用偏蚀式球面高精度光学聚焦镜。

4、智能功率发射,自主开发的芯片能够自动的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根据环境状况来自动调整对射的发射功率,大大延长了发射管的使用寿命,也降低电能。

5、数字模糊人工智能识别,采用人工智能模糊判断,误报率降至最低。

6、上下光学镜片同时调整结构,使调整更快,更准确。

7、全功能诊断,环境自适应。

二、概况

利用光束遮断方式的探测器 当有人横跨过监控防护区时,遮断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而引发警报。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它总是成对使用:一个发射,一个接收。

发射机发出一束或多束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光,形成警戒线,有物体通过,光线被遮挡,接收机信号发生变化,放大处理后报警。

红外对射探头要选择合适的响应时间:太短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干扰,如小鸟飞过,小动物穿过等;太长会发生漏报。通常以10米/秒的速度来确定最短遮光时间。

若人的宽度为20厘米,则最短遮断时间为20毫秒。大于20毫秒报警,小于20毫秒不报警。 红外对射探测器广泛应用在城市安防、小区、工厂、公司、学校、家庭、别墅、仓库、资源、石油、化工、燃气输配等众多领域。

红外对射探测器的侦测范围

红外光不间歇一秒发1000光束,所以是脉动式红外光束。由此这些对射无法传输很远距离(600米内)。
利用光束遮断方式的探测器当有人横跨过监控防护区时,遮断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而引发警报。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它总是成对使用:一个发射,一个接收。发射机发出一束或多束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光,形成警戒线,有物体通过,光线被遮挡,接收机信号发生变化,放大处理后报警。红外对射探头要选择合适的响应时间:太短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干扰,如小鸟飞过,小动物穿过等;太长会发生漏报。通常以10米/秒的速度来确定最短遮光时间。若人的宽度为20厘米,则最短遮断时间为20毫秒。大于20毫秒报警,小于20毫秒不报警。
红外对射探测器主要应用于距离比较远的围墙、楼体等建筑物,与红外对射栅栏相比,他的防雨、防尘、抗干扰等能力更强,在家庭防盗系统中主要应用于别墅和独院。
常见的主动红外探测器有两光束、三光束、四光束,距离从30米到300米不等,也有部分厂家生产远距离多光束的“光墙”,主要应用于厂矿企业和一些特殊的场所。
在家庭应用中,我们最多是使用100米以下的产品,在这个距离中,红外栅栏和红外对射探测器均可使用:如果是安装与阳台、窗户、过道等,就选用红外栅栏;如果是安装于楼体、院墙等,就应该选用红外对射探测器;在选择产品时,只能选择大于实际探测距离的产品。


红外对射探测器的探测距离、抗干扰性、准确度介绍


在周界报警系统当中,红外对射解决方案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变化下走向完善成熟,非凡抗干扰能力、远距离精准探测、极低误报率等等优势,让红外对射探测器在周结报警应用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小区、校园、工厂等等场景,作为国内领先的防盗报警器材供应商新安宝将为大家从探测距离、抗干扰性、准确度方面介绍红外对射探测器:
 
在探测距离来说,红外对射的探测距离通常在50米到350米之间,根据光束不同,距离有所不同,目前市面提供的有两光束、三光束、四光束。


在抗干扰性来说,红外对射采用的是红外光线探测方式,抗电磁干扰性强,发散角度小,穿透性也强,因此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一旦在安装过程中不符合标准规范,或受到树枝、动物或其他设备的干扰影响,就很容易出现误报的情况,针对此弊端,不少红外对射厂家针对性进行设计,加上更多的抗干扰设计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误报率。
 
在探测精准度方面,红外对射可通过调节触发的时间来减少小动物或其他物体导致的误报,大大提升了探测精准度,在使用上更加的灵活智能,此外,由于红外对射长期暴露在室外,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对红外对射进行护理和清理,确保其正常发挥。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